王子丰开口时,是沙哑的声音。
这一遭,唐慎正借着酒劲胡思乱想着,他真的看不懂王子丰其人。
而另一遭,王溱来到书房。他的衣衫上沾了唐慎的酒气,于是他换了件白色锦袍,少了几丝官场的世俗气,多了几分世家公子的气度。进了书房后,王溱瞧到来人,他并未惊讶,而是道:查得如何了。
回公子的话,小的回金陵数月,确实查出了一些事。
那便一一说来。
不错,这人就是几个月前王溱特意派去金陵府的仆从。
金陵府本就是琅琊王氏的大本营,金陵府的风吹草动,只要王溱想知道,就没有查不到的。不过五年前梁诵在金陵活动时,做得足够隐蔽,所以王溱也是废了番功夫才查出真相。听到仆从说出查明的真相,王溱久坐在椅子上,蓦然平静,一言不发。
仆从说完后,又道:还有一事。
王溱久久不言。
仆从抬起头:大公子?他下意识地喊出了王溱在琅琊王氏的排行。
王溱回过神,道:嗯?
仆从恭敬道:前几日小的正要离开金陵,凑巧在街上碰到了一个人。此人正是唐公子的家仆姚三。小的曾经在唐公子身边见过这姚三,就多长了个心眼,花了几天时间查了查这姚三到金陵府是做什么的。这仆从自小跟着王溱,为王溱办事,有些事不用王溱说,他就能办得妥妥帖帖,颇得王溱心意,否则他也不会被派去金陵。
仆从道:那姚三去金陵府,是为了查一个名为崔晓的飞骑尉。小的多查了一些,发现这崔晓十分贪财,似乎被人弹劾,早在半个月前就离了金陵府,上盛京去了。
王溱顿觉不对:你说他半个月前就来了盛京?
是,小的是用了王氏的关系,直接在金陵府衙打听到的。
王溱起身在书房中走了两步,他停下脚步,回身问道:那姚三可曾看见你?
不曾的,再说姚三并不认识小的。
王溱长叹一声:我知晓了,你下去吧。
是。
次日清晨,唐慎装作真的喝醉的样子,十分愧疚地对王溱说:昨夜我喝多了,不知道做了什么,醒来后就发现在客房了。我从未喝多过,也不知醉后是什么模样。没有说什么话、做什么事冒犯师兄吧?
王溱本来没把昨晚的事放在心上,他真以为唐慎是喝醉了。谁料唐慎这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话说出口,他忽然起了疑心。他认真看了唐慎一会儿,笑道:未曾。
唐慎松了口气:那就好。
唐慎走后,王溱唤来小厮,询问唐慎今早起床后的举止。只可惜仅仅凭借这点信息,他还无法揣测到唐慎是否有装醉。
王溱不以为意,他轻快地笑道:若是装醉,倒也不错。
王溱开始着手在盛京城中调查崔晓其人,另一边,下了早朝,赵辅将三个皇子喊到垂拱殿。
琉璃窗透着清亮的日光,龙涎香沁着寂静的垂拱殿,赵辅翻了翻桌上的折子,道:朕即位三十一年,子嗣不丰,如今也只剩下你们了。这几日你们在朝中也办了点差事,太后的冥寿你们办得极好,朕十分满意。朕昨夜想了想,总是将你们栓在朕的身边,似乎也不是好事。即日起,你们便离开盛京,做些真正的事罢!
三个皇子齐齐呆住。
第118章
赵辅即位三十一年,从未重视过自己的皇子。如今好不容易给了他们参与朝政的机会,不足一个月,就又将他们赶出盛京。
此事传出,朝堂震惊。
三位皇子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何事,他们茫然无措,各个慌了手脚。莫说他们,就连深得皇帝重新的权臣高官也都诧异莫名。
左相纪翁集与幕僚谈及此事时,其幕僚中书侍郎祁沢大感困惑:若是说陛下想疏远三位皇子,那太后冥寿前,不器用三人便可,为何需要大费周章,反而落了个麻烦?
纪翁集正品着粗茶,他愁眉紧锁,也不知赵辅的深意。
祁沢道:纪相,陛下此举可另有意图?
纪翁集将茶盏放在桌案上,他长长叹了口气:圣上这些年来,越加变幻莫测,老夫竟也渐渐看不透他了!
另一边,王诠和王溱也商量着皇帝把三位皇子赶出盛京的举动。二人商讨许久,得不出结论。王溱清雅俊逸的脸庞上难得出现疑然的神色,他思索许久,仍旧不得要领。
王溱并非凭空白想,这些年来,他身为皇帝宠臣,自有自己的一番渠道。
可这一次皇帝突如其来的举止,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。任何人都无法理解这位大宋帝王在想些什么。
然而右相王诠这次却释然道:我倒觉着,子丰先前有句话说的不错。
王溱抬头看向王诠。
只见这位精神矍铄的当朝右相品着上好的碧螺春,悠然自得,微微一笑:咱们这位陛下登基三十余年,可曾出过任何差错?
王溱仔细想了想,他笑道:叔祖可真要丰来说?
王诠露出尴尬:我只是这般一说而已,子丰当真要斤斤计较?
赵辅并非十全十美的明君,甚至可以说他根本不能算是个明君,他所做之事,大多是为了自身利益,为了一个生前身后名。于是他登基前二十年,确实出过不少差错,导致朝堂政局不稳,与辽国大战而民不聊生。但最近十年,赵辅坐拥江山越发顺手,他将群臣玩弄于股掌之中,互相牵制,共谋大业,大宋便得了一个太平盛世。
王溱:丰不敢。
王诠倏然长叹道:若真生死之间,圣上大彻大悟,性情大变,那我等无力改变,只得做好一切准备,辅佐朝纲。然而咱们这位陛下真的是那种会因为外力而改变自我的人?或许近些年来,你比老夫更亲近陛下,更懂他的心意。但我与圣上君臣相知三十余载,我只道如子丰先前所言,信任他,如此则矣!
王溱心念一动,明白王诠的深意。他立即作揖行礼道:丰谢叔祖赐教!
与王诠密谋许久后,王溱坐了马车回到尚书府。他刚抵达宅院,让仆人换下一身官袍后,便有小厮来报,是一位刑部郎中登门拜访。此人正是王溱安插在刑部的一枚棋子。
刑部郎中高冯德在书房见到王溱,直言道:下官已然找到尚书大人先前所寻的那人,此人如今正在刑部大牢中。
王溱讶异道:审理犯官的事,向来由大理寺负责。所以他这两天将精力都放在了大理寺中,还因为苏温允回京,他要避开苏温允的耳目去找人,如此更费了番功夫。
高冯德解释道:确实如此,只是此人的案件已经审理结案,所以被押到了刑部大牢。
这般快?话刚说完,王溱微微一愣,他看向高冯德:有唐景则唐大人插手?
是。
仅仅是这一句话,王溱蓦然明白真相。一位不远千里,从金陵府赶来盛京的犯官,唐慎特意派人去金陵府打听此人的消息,莫了还插手这人的案件,让其直接被打入刑部大牢。王溱长长地叹了声气,感慨道:他终究是心慈手软了。
是年轻,也是青嫩。
然而王子丰随即在心中想到:若唐慎当真年纪轻轻就心狠手辣,杀人绝后,自己又如何会心悦于他?
也罢,不择手段之事由他来做便是。
于是在唐慎心中,自家光风霁月、高风亮节的师兄,此刻拂了拂茶盖,淡然道:刑部近日关押了不少案犯,开销日渐上涨。国库不丰,去岁和辽国大战过一次,便国库萧条,难以为计。刑部为六部之一,当为陛下分忧,为苍生着想。高大人觉得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