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书本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14节(1 / 2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奉旨撒娇作者:不是风动

第14节

明慎的声音有点发抖,他强装镇定地道:“算,算了罢。我突然想睡,睡觉,就不下来了。”

“好。”那边答得很快,明慎却在对方离开的下一刻就后悔了,他冲出去,对着一脸惊诧地回头的欧阳夕照磕磕巴巴地道:“我想了一下,见到圣上的机会千载难逢,还是去,去罢。”

欧阳没有多说,先带他过去了。把他安置在屏风后,又提前给他上了菜。

但明慎已经什么都吃不下去了。

一分一秒对他而言都格外漫长。他坐在屏风后,背对着一切,让自己靠在长长的凉榻上,深深吸气。他听见欧阳吹灭灯火走出去,房中随之暗下来,而后是零星的谈话声,混杂着夜风中的虫鸣,有点像他在冷宫中度过的每个昏昏欲睡的夏夜,他躺在小凉榻上,程一多给他们熏艾草驱虫,玉旻给他扇风,等他睡着后便轻轻走去另一边练剑,他连练剑时的脚步声都会刻意放轻,那脚步声是独一无二的,无论什么时候听到,和什么人的脚步声混杂在一起,明慎都能知道。

就如同现在一般。

谈话声由远及近,很模糊,听不清是什么,而后突然放大——门被推了开来,欧阳夕照恭恭敬敬地道了声:“陛下请。”

随后是玉旻淡淡的一声:“不必拘束。”

明慎连呼吸都放轻了。

他想冲出去抱住他,跳去他面前,扑进他怀里,告诉他他想他,他爱他。但他时至如今仍然不知道以何身份回去,他到现在也没想明白那位桑先生告诉他的第二个办法。他已经更名易姓,但情况没有丝毫的改变。

两年已经过了一半,等到他回去之后,下一个两年呢?玉旻还要使出什么手段去搪塞剩下的一生?若是他执意立玉玟为不被众人承认的女帝,等他们百年之后,谁又来保护这个一团天真的小女孩?

他再度被这些问题困住,一分神,连玉旻和欧阳的对话都来不及听,等到“明慎”两个字从玉旻口中说出时,他才猛地睁大眼。

玉旻道:“是么?未曾听说这个人?不过朕想,他或许也会换个姓名,请您帮我留意便可。他生得比您高上些许,皮肤百姓,相当有书卷气,样貌也十分标致。朕这里有一张他的画像,您可以看一看。”

接着是纸张抖落的声响。

明慎却莫名其妙心下一紧——鬼使神差地,他忽而想起他回京后同玉旻置气的那一次,那个长安城管给他画了五十张小像,最后只收回来四十八张。

难道剩下那两张,去了玉旻那里吗?

很快他便否定了这个想法——玉旻自己的丹青就描得出神入化,要画一个他实在不是特别难的事情,更不用找监市去讨两张小像。

怕就怕画得太像,让欧阳夕照一眼认出来。

明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。

果然,欧阳的声音有点梗塞,听起来也有那么点夹带着震惊的呆滞:“此人是……”

玉旻顿了顿,道:“是朕的心上……心上最重要的一个人。”

室内鸦雀无声。

稍后,玉旻又轻轻叹了口气:“他没有跟朕打个招呼就走了……虽然给我留了字条,也每月寄一封报平安的信进宫,然而他都是托人帮忙寄送,我找不到他究竟在哪里。他那个人,身体不好,心思纯善,实在是容易被人欺负。”

欧阳夕照道:“这确实……”

“罢了,不提他,来与朕痛痛快快喝一场罢。”玉旻道,“朕听他的话养好了身体,半年没碰酒,也不再通宵达旦,希望他若是知道了,能放心回来。”

随后,明慎再未听见他说什么话,只是间或跟欧阳谈一谈云泷这里的情况,当中还提了提霍冰:“霍冰是将才,也是人才,文武皆能用,原先朕可惜他双腿残疾,如今他好好吃药调理,听卜瑜说,差不多能偶尔下地走几步了。”

随后就是闷头喝酒的声音,杯盏起落,最后门推开,欧阳说了声:“送陛下回房罢,注意些,他喝醉了。”就彻底没有声音了。

欧阳夕照绕过屏风后,发现明慎窝在角落里,神情怔忪地看着地面。

欧阳心情有点复杂:“霍……明公子……你……”

明慎轻声道:“我好想回家呀。”

他又揉了揉脸,吸了一口气,低声道:“还望您别将今天的事情说出去。”

欧阳夕照叹了口气:“您是云泷的恩人,也是欧阳家的谋士,我又怎么会说呢?夜凉了,您回去休息罢。”

明慎没有立刻回自己的房间。

他早一天就知道玉旻的房间安排在哪里,只是那边应当人人戒严把守,他只远远地看了看,停留片刻,正打算等一会儿后回房时,却又看见严密的守卫和太监随从全部被赶了出来。

还有人急道:“陛下喝醉了说胡话,不肯要人守着,睡觉也不太安生,说有人在眼前就睡不着,这可怎么办?”

近处的一个看起来是管事的道:“没办法,都站远点守着罢,都打十二分ji,ng神出来,一定要小心刺客。”

玉旻房间周围突然空了。明慎也说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他,他几乎没有迟疑地就往那边走了过去——他身处房内的游廊中,被假山遮挡,外边人看不见他。

只要见一见就好……

他想道。

只要看他一眼,怎样都好。

他立在门外,仅仅犹豫了一瞬,就莽撞地推门进去了。

然而,还未等他看清眼前事物,整个人突然都落入了一个滚烫的怀中。

明慎整个人都悬空了——他被玉旻死死地扣着腰,从背后托举起来往前走,白绸衫太滑,行走间滑落了下来,干脆便被玉旻整个人拖到了床上,死死压着,以一种接近疯狂的力道深深地吻下去,吮吸他的唇舌,啮咬他的脖颈,撕扯他的衣襟。

那眼神亮如寒星,是醉到极致反而显出的清醒。呼吸间有着淡淡的酒味,但并不浓郁,反而掺着薄荷脑与冰片的气息,很好闻,让人脊骨发麻。

玉旻低声道:“你终于……终于……”

声音到了后面,已经成为哽咽,他道:“你是阿慎吗?朕喝酒了,你告诉朕,你是阿慎吗?”

明慎眼泪都快掉出来了,他紧紧地抱着玉旻,小声道:“旻哥哥,我好想你。”

玉旻似乎是真的醉了,并未听清他说的话,也不回答他,只是自顾自地把他压在怀里,低声道:“朕错了,旻哥哥错了,朕不该这样瞒着你……朕的阿慎长大了,不能像以前那样哄你骗你了,你有资格知道真相。朕错了,你回来,好不好?”

他几乎是有些紧张地求着他:“你回来,好不好?”

明慎被这个醉鬼以一种蛮力抱着,认认真真地回答他:“臣会回来的,可是您再给臣一段时间,好不好?等臣找到解决男后问题的办法……”

玉旻还是没理他。这个人发着酒疯,又很紧张地凑过来,吻他的喉结,眼圈都红了:“你的声音怎么了?阿慎,你生病了吗?”

明慎想了想,哄道:“没有的,臣没有生病,只是着了凉,所以这一阵子声音听起来有些哑。我有好好吃药的,很快就好啦。”

“哦。”玉旻这才像是寻到了一丝慰藉,转而开始亲吻他的锁骨。他要做什么,明慎都乖乖地、一声不吭地让他做了,反而喝醉后的玉旻很温柔,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要温柔。

半年不见,两人的身体仍然对彼此有着最热烈的渴求。明慎吃力地抱着玉旻的肩,尽量不让自己发出声音,免得自己沙哑的声音让玉旻听了难过。

玉旻一遍一遍地叫着他:“阿慎,阿慎,阿慎。”

他便撑起身去吻他,玉旻总是会安静片刻,后来又开始叫他的名字。如此循环往复,吻到后来,他怔住了,因为他伸手想要触摸玉旻的脸颊,却在他的眼角抹去了一颗泪滴。

一大早,玉旻宿醉醒来,头痛欲裂。

但他清醒的下一刻,第一反应便是去摸自己身边的床铺,然而那里空空如也,什么都没有。

没有人了,明慎已经走了。这里清静得仿佛昨晚的一切都是幻梦。

事实上他也不知道昨晚的一切是不是梦。他昨晚没控制住,是真的喝醉了,这半年来又夜夜梦见他,着实难以分清。

枕边放着凉掉的醒酒汤,衣裳照样给他挂起来。他看也没看,正要下床,却听见外边程一多敲了敲门,低声道:“……阿慎今早的马车,离开了云泷。他留了字条说知道您找来了,让您保重身体,他不会食言。”

“……”玉旻沉默了一会儿,终于抓住了重点,“他说他知道?”

程一多答道:“是的,他还写——‘谢谢旻哥哥告诉我你和哥都很好,可是现在阿慎已经变聪明了,所以是不会被这次这么低级的圈套套住的,也不会被您现在就抓回去的’。”

玉旻枯坐在床铺上,半晌才说出一句话:“……朕知道了。”

“还保重身体,朕看他是要把朕气死……”

第50章

明慎这次一走,没想好去哪里,但他到处打听,托了在云泷认识的许多人的关系,找到一个据说教易容术的人,下一个目标便是去江陵。

他想了很久,将那个姓桑的年轻人的对话翻来覆去地回味、参考,最终知道对方的重点大约是一见他时说的那句话。他说:“慎字不好,您不如换一个。”

他换了霍逸这个名字,后来再一琢磨,发现自己恐怕有些偏题——人家只叫他换名,他却连姓也跟着改了。

可若是单单换个名,那个意义是什么呢?

这个问题是他始终没有想到的。还是他离开云泷的前两个月,偶然和欧阳一同去过一次码头集会,让他觉得有了些眉目。

在一次码头卸货检查银两时,他们发现了一个没什么力气、身形瘦小的货员,因为寡言少语,而且有些面生的原因,所以显得形迹可疑。

明慎叫这个人来问了问,可对方一见他后就二话不说地跪下了,开口竟然是女人的声音:“请大人为民女保密,民女的丈夫已经在了海寇手里折了一双腿,家里还有生病的母亲和三个孩子……若非民女女扮男装出来干活,我们家真的不知要如何……”

明慎再一问,得知这位妇人每日在码头和男人们搬完货物之后,还要去别处换洗衣物,经常直不起腰来。

明慎给她保了密,并且安排她去了织造局当了绣娘,绣娘绣一幅字画能拿五文钱的提成,虽然现在物价虚高,算不上什么特别好的活计,但仍是多劳多得,至少能靠自己的努力解燃眉之急。

过后,这位妇人还曾经上门来感谢过他,可他在这场漫长的劫难与复苏中帮过的人实在太多,彼此之间成为点头之交,也不求什么回报,这么轻轻松松地就过去了。他后面想来,印象最深的除了那妇人身上那种发狠的韧劲和勇气,反而是她化装成男人时的扮相,没有丝毫破绽,只要不出声,连最有经验的船长都看不出来。

他忽而想到,如果自己也能扮成姑娘的模样,是不是就能名正言顺地嫁给玉旻了呢?

好像是一个办法。但他同时知道,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,在他以前,卜瑜、霍冰乃至其他人肯定也想过。

子嗣问题永远是心头大患,按玉旻那个又别扭又要较劲的性格,也绝对不可能同意娶别的女人回来当妃子,就他知道的,卜瑜和他以前都试探着问过许多次,但玉旻的反应都是一样的:不行。

这样要他怎么办呢?

明慎再想一想,觉得问题又要回到原点,因为这是他没有想明白的最后一点,他也理所应当地当做是最后的希望:那人叫他换个名字,他理解的言下之意是让他换个身份,可为何一定要强调不换姓?

他这个小脑瓜实在是想不明白,索性就先放着,去了江陵找那据说易容术出神入化的师父,先学扮作女子的办法。

可是他按图索骥,找到了一家金匠的店铺,却被那里守着铺子的小学徒告知:老板们出去旅游了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。

明慎想了想,干脆留下来做了个学徒帮工。他本来就有修补金玉珠花的本事,做起来居然还算顺手。

那小学徒在最初的莫名其妙之后,也对他慢慢地放下心来,短短两个月的时间,两个人把因老板不在而格外冷情的店铺经营得红红火火。

明慎也老实说过自己是想来学易容的,最后经学徒之口得知,原来这家金铺的老板原先姓苏,便是在湖北、两广间往返唱戏的伶人,后来与当医女的老板娘相识后成了亲,便开了这家金铺,安定下来。夫妇俩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出去游玩一次,几个月一回来,没有子嗣,倒是落得一身轻松。

他补珠花补到第二个月的时候,这对夫妇回来了。年岁稍长,都是四十上下,但二人都相当有风韵,一见便是生活安逸、恬淡自在的人。

见到铺子里多了个人后,他们倒是没显得有多奇怪的样子——据小学徒说,他经常招些零工过来,故而他们见怪不怪。

等听明白明慎的来意之后,苏先生首先发话了:“教你倒是没什么问题,可是年轻人,易容术实属歪门邪道,你若不告诉我们你要学来干什么,我怎敢放心教你呢?”

明慎犹豫了许久之后,磕磕巴巴地讲了实话:“不瞒您说,我原本姓明,原来家里是在京城的,后来出了一点变故,家中只剩我一个人。我……爱上了一位男子,想嫁给他,他也立誓不再与别人好,可他位高权重,不能只娶一个男人,必须有子嗣……再加上外人的眼光,若是只娶一房男妻回去,会遭人非议。我没什么,可是我拗不过他的意思,也不愿意见他为我一意孤行,所以……”

“所以你就跑过来,想要易容成姑娘的模样,好歹折中一下,是么?”苏夫人笑了,安慰他,“不用怕,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,既然如此,你便先跟着学罢。只是你这个嗓子……”

明慎有点紧张地望着她:“我听说易容还要学伪声,会厌开合,我的嗓子现在这样了,还能学吗?”

苏先生cha话道:“能学,不过要让夫人为你开几副药,先养好。伪声极其伤嗓子,不过我原先唱戏,夫人是医女,多亏了她,这么多年被她养着,倒是没有出太大的岔子。”

明慎就这么在金铺里住了下来。苏先生得了空,白天教他修补金玉,傍晚便教他易容、调理声息,苏夫人每日给他们熬护嗓汤。后来有一回,苏先生见他补珠花补得顺手,随口跟他一问,得知明慎的父亲明教明逸后,一拍手腕:“明逸!后生辈,你不早说,他是我同门的师弟呀!”

明慎正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就见苏先生乐颠颠地回房捧了几个戏本子来——这些戏文年岁长久,经人手抄,有些地方已经模糊不清了,但他经老先生指认,在上面发现了父亲的字迹。

苏先生道:“这是我们几个师兄弟年少闲时自编的戏本子,每人得空了就写一段,后来大家各自出师,也不知道去了哪里,只有我一个人留在了广州,这些东西也就由我来保存。”

明慎就挑了自己还记得的一些事告诉老先生,略去了当年那场抄家惨剧,尽量捡了轻松的事情告诉他。苏先生听得叹息连连:“明师弟的天资功底都是最好的,人也有才气,难怪你说霍老将军的女儿会不顾一切嫁给他……可惜了,没想到,他居然去得那样早。”

他也告诉了明慎许多他不知道的、自己父亲的少年事。明慎在京时,由于霍家的名气,听闻过许多霍如琢的往事,可对于给了他姓氏的父亲却一无所知。

苏先生说:“你的父亲呀,性子温和,谈吐也温雅,长得是最好看,可没什么迫人的气度,远看起来秀秀气气的,可做什么事,他总是最ji,ng最快的那一个,也最有担当,说起来当年戏楼走水,还是他一个一个冲进去叫别人出来的,自个儿手上都险些留疤,后头还挨了师父的骂。他这个人啊,就是太好了,偏生还挺倔的,遇到事情,一旦下了决定,九头牛都拉不回来。”

明慎却总觉得很奇妙。他长相肖母,可听苏先生的描述,性子和气质都是完完全全随了父亲的,霍冰则反着来,长得不像霍如琢,性子却继承了霍家那种将门烈性。

知道得越多,明慎就越来越想家。

他想回京城,回到他从小长大的那个小院子,虽然父亲母亲不在了,但他还有个哥哥,出门向西走三百步就是太庙门外,宫里有他的恋人,还有把他从小带大的人们。

苏先生也问过他:“你什么时候回去?年轻人,若是往后在情爱上吃了苦头,往后也可以回来找我们。你是明师弟的孩子,也如我们的孩子一般,都是心疼的。”

他看出来这孩子其实聪明,易容术学得七七八八,补金修玉的功夫也出色,这样干净漂亮的孩子或许更适合平心静气地当一个匠人,平平淡淡地过日子。

明慎则笑着道:“还不急。”

片刻后,他又想起了什么似的,嗫嚅着道:“学费的话,我会交的……”

这话一出来,连苏夫人都跟着笑骂道:“谁跟你提钱了!你这孩子。”

后来他们也就默契地不再提这个事。

明慎是六月初月来江陵的,等到十月,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,他却开始生起不大不小的病来。

他知道自己身体不好,一直以来身体酸痛,小烧不断的,也没当回事,学易容和补金玉两不误,到了十月,他开始注意起自己的情况了——他近来日渐嗜睡,经常睡得连午饭时间都过了,每每还要小学徒过来房里喊他。

苏夫人打趣他:“人人都说春困秋乏,这还没到秋天呢,我们的明小先生已经睡上了。”

明慎很不好意思,但隔天照旧控制不住,睡死了起不来。苏家人体谅他时常赶工,以为他这段时间太过劳累,也不怎么管他,反而苏夫人会特意在他起床后再做一遍饭。

但是到后来,他开始吃不下饭,已经到了闻见饭味就要吐的程度。本来,他的嗓子在苏夫人的调理下,已经好了不少,除了用力说话时仍旧沙哑,但平常已经恢复得和以前差不多了。这下天天吐,回回吐,连喝个水都不安稳,胃酸倒灌灼烧食道和嗓子,又开始哑了起来。

好像是病来如山倒,苏夫人吓了一跳,找出她外出行医时的行当,然明慎好好躺在床上,为他诊脉。

明慎那时快要睡着,实在是太困,神志也不太清楚,只记得苏夫人进来给他诊脉,反复地看了好几次,什么也没跟他说,可神色好像突然紧张了起来,过了一会儿,又听见苏夫人在外头和丈夫说着什么,没过多久又进来一个陌生人,在苏夫人陪同下过来给他诊脉。

苏夫人安慰他:“我的手法不好了,特意请来了老朋友给你确诊。”

明慎累得没什么力气说话,只有一个模糊的念头——自己是不是生了什么治不好的大病呢?

如果是,那么就不能再呆在这里添麻烦了。他要回京城,这下他说什么也不管了,趁着还有时间,他要早点回家。

一觉睡到晚上,他终于有了点力气,下床起身,把自己拾掇了一下,准备出去给自己切碗面条煮着吃。虽然他知道多半吃不下,但多少得吃一点,否则身体撑不住。

一出门就看见苏夫人与苏先生正襟危坐在堂中,冲他招手,神情十分严肃:“阿慎,过来。”

明慎便过去了,乖乖地坐下来,片刻后歪头问他们:“我……是不是生病了?”

苏先生轻声道:“不是。”

苏夫人温柔地看着他的眼睛,仔细斟酌了语气,告诉他:“你怀孕了。”

一个月后,明慎在苏家人的帮助下,平安地回到了宛陵。

他本来就不丰腴,只能说是匀称,刚刚好。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更是消瘦了不少,故而也不怎么显怀,四个月了仍然看不出来什么,只是原先修长白皙的小腿肿起来了,连带着整个人都因为吃不下饭而显得有些浮肿,气色不是很好。

明慎此前没有怀过孩子,更没有见别人生产过,不知道要怎么办。他对孕妇仅有的印象只得还在冷宫中时,他窥见的一位大腹便便的贵妃,揣着一个大得可怕的肚子从他们那儿散步过去。

他是个男子,可肚子里居然孕育了一个小生命,他至今不敢相信,甚至以为是自己肚子里长了瘤子,他们在哄他。苏夫人连同好几位其他名医都来看过了,给他做了好久的思想工作,他这才慢慢接受。

苏夫人反复安慰他,让他不用担心:“别怕,阿慎,我行医二十年什么没见过,师娘连y阳人都见过呢,隔壁村就有一个李婶婶,生出来带把,可后来也嫁人生了孩子,照旧平平安安。有一年,矿山里挖出一个偌大的碎铜片,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,那一年进山的矿人中,后来好多生出的孩子都是这样的,没什么不一样的。大千世界,无奇不有,不用怕,对不对?”

明慎浑浑噩噩的,仍然时常生出自我怀疑来。等到四个月多一点的时候,一件事彻底打消了他的疑虑——

他胎动了。

那个小小的动作仿佛是踢到了他的心上,他头一次感受到自己肚子里真的有个小生命的脉动,他不知所措,那种又惊又怕的感觉让他差点哭出来。

他会有一个和玉旻的孩子。

这感觉太奇怪了,就如他初次梦遗一样,那种对于未知和死亡的恐惧一起涌上来,被他拼命压着,却还是压不下来,他梦见自己的母亲,生完他后便缠绵病榻,还梦见有一天自己的肚子突然就空了,整个人蜷成苍白枯瘦的一小团,而他回到了那个飘摇的小船里,冰冷的箭头对着他。

他躲起来哭了好一阵子,过后才想起来一件事:

……这样,他是不是可以和玉旻在一起了呢?

等想明白这一点之后,他突然破涕为笑,笑着笑着又哭了起来,哭得打嗝,连隔壁的苏夫人都惊动了。

跑过来问他时,这小家伙就擦着眼泪哽咽道:“我好想回家。”

“我好想,我好想旻哥哥……”

十月初,大街小巷开始流传一个消息,说是皇帝将要来江南避暑,而且地点就在宛陵。

此前,玉旻过年也是在宛陵过的。明慎被他抓到后又跑了,自此改成每半个月往宫里寄一封信报平安,但玉旻似乎没有放弃找他,而且动不动就往江南跑,似乎觉得他会躲在宛陵似的。

眼看着两年国丧还剩下半年,百姓们八卦的心也渐渐按捺不住。一个传言胫而走:国丧结束后,玉旻将即刻立后、封妃。关于未来皇后的人选,神官在社稷坛卜出一个结果,说是神命皇后,出在宛陵明氏,不可动摇。

这个传说引发了一场大范围的s_ao动,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宛陵,所有姓明的人家纷纷兴奋了——这个姓本来就少见,显而易见,如果家里能出一个皇后,那就不啻是举家飞升的大好事。

但紧接着,宫里又放话说皇后出身必须高贵,父母祖辈中至少需要带爵位,且官居三品以上。

这一下就把所有人筛干净了。一干人八卦来八卦去,发觉不管怎么说,满足这一个条件的只有和霍家攀了姻亲的那个、祖上唱戏的明家。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