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书本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>山河不夜天[穿越]——莫晨欢(139)(1 / 2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此外,新帝登基,二人都有从龙之功。哪怕到了新帝年间,一方想压过另一方,也并非易事。简单的一个举措,就将王党先前苦心经营、废贬余潮生一事,几乎作废一半!

王溱不由笑了。

王诠:你竟还笑得出来?

王溱反问:那我该如何,哭么?

王诠无语地瞥了他一眼,长叹道:唉,不知此事,是好是坏,也不知陛下还能撑上多久啊!

唐慎见这话听进了心里,第二日,他不动声色地来到勤政殿,偶遇了当日在勤政殿当差的起居郎。

此人姓齐,是开平三十六年的状元。去岁十一月刚当上起居郎,还没当上几天,就碰上皇帝大病,自此便守着昏迷不醒的皇帝,终日记不上什么东西。

下官齐逢,见过右侍郎大人。

唐慎轻轻嗯了一声:是要去宫中当差?

齐逢:回大人的话,是。

唐慎不再多说,让开一路,让这齐逢先走。齐逢先是错愕,接着感激不尽,加快脚步赶紧去宫中了。

赵辅醒来后,只见了徐毖和王诠二人,连着两天,没再见任何人。

有官员猜测或许皇帝这一次能和两年前一样,化险为夷,平安度过。然而唐慎知道,周太师一直守在京中,没有离开,或许赵辅是真的熬不过这个春天了。

二月十七,赵辅召尚书左仆射王溱、勤政殿参知政事苏温允入宫觐见。

二人并非同时入宫,苏温允出宫时,正巧与王溱迎面撞上。

苏温允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,王大人面色从容,淡定不迫地进了宫。到晚上回到府中,王唐二人用完饭,王溱从袖中取出一样东西,咔哒一声,随手放在了桌上。

他这动作实在太过自然,唐慎没觉得有哪里不对,他也随意看了过去。

当看清桌上那东西后,唐慎神色大变,一把将那东西抓起来。

这是什么?

王溱悠然一笑:免死金牌。

唐慎:

他当然知道是免死金牌!

原来电视剧里都是真的,世界上真有免死金牌,还做的能让人一眼就瞧出来是免死金牌!

唐慎想了想:今天进宫面圣,皇上给的?

王溱轻轻颔首。

唐慎嘴角一抽,把东西扔回桌上。他想起一件事:你说今天陛下一共召见了你和苏温允两个人进宫,他给了你免死金牌,那给了苏温允什么?

王溱:为何一定是给苏温允什么?

唐慎:啊?

王溱微微蹙眉,作出关怀天下、忧心忡忡之模样:我王子丰两袖清风,日月可鉴,一心为国,舍生忘死。正因如此,才得了这块免死金牌。或许那苏温允不曾得任何东西,反而是皇上和他要了什么东西呢?

唐慎:

真是不要脸到了极致!

苏温允到底有没有得到什么东西,别说唐慎,连赵辅的贴身太监季福都不知道。

进宫面圣第二日,苏温允就动身去了幽州。

没过几日,王霄从西北来信,送到唐慎手中。唐慎拆开一看,顿时失笑。

辽国二皇子耶律舍哥登基后,先铲除异己,整肃超纲。此番耶律舍哥能登基,全倚仗南面官的大力支持。于是登基后,耶律舍哥大举提拔南面官,改变了辽国朝堂上部落贵族把持大权的局势。

辽国内忧外患不断,正是烦扰之际。

忙了一个多月,耶律舍哥才想起一件事。他叫来跟随自己多年的心腹,曾经的析津府左丞,如今辽国王子太保萧砧。辽国新帝低声询问他:朕记得,你认识一个宋国茶商。

萧砧肥胖的脸上顿时落了一滴汗下来:是,臣确实认得一个宋国茶商。

耶律舍哥秀气的脸上露出一个阴冷的笑容,他柔声道:那茶商有个儿子。

萧砧抬起头,惊讶道:陛下还记得那茶商的儿子?萧砧露出遗憾的神色,那茶商名为乔九,是个精明能干的商人。去岁他儿子于老家病逝,乔九伤心过度,早就回家乡了。自那以后,臣就没再见过乔九。

耶律舍哥错愕地怔在原地。

萧砧双目清明,目露憾色。

耶律舍哥盯了他许久,不吭一声。

萧砧被看得头皮发麻,也不敢言语。

良久,耶律舍哥道:下去吧。

是。

耶律舍哥当然不回信萧砧的一面之词,虽说萧砧没理由做欺君之事,但耶律舍哥依旧私底下派人去调查了一番。查出来的结果确实和萧砧说的一样,那宋国茶商去岁就离开了辽国,没再回来过。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因为儿子病逝了才走,但他着实是消失不见了。

辽帝闭上眼,回想起曾经的惊鸿一瞥。

再睁眼后,耶律舍哥神色淡漠地摇摇首,将那点残留的旖旎心思全都忘得一干二净。

这一次苏温允去幽州,为的就是把乔九撤下,在辽国重新布局。

乔九虽然走了,但萧砧这枚棋子早已被他们安插在耶律舍哥身边。萧砧做过无数叛国的事,一旦事发,耶律舍哥定会将他千刀万剐,他已经上了这条贼船,没有回头路了。

苏温允将事情安排妥当后,对王霄道:这次或许是我此生最后一次来西北,往后便看你们的了。

王霄恭恭敬敬地作揖行礼:下官领命。

要不是王霄来信说,唐慎都不知道,辽国那边还发生了这么多事。

二月底,苏温允回京,李景德也跟他一起,回到了京城。

李景德回京第二日,就被传召入宫面圣。

据说那日征西元帅是红着眼眶离宫的,谁也不知赵辅在殿中与他说了什么,但自那以后,他便镇守西北,此生没有离开。

皇帝在宫中养病,唐慎在工部与工匠们继续改良笼箱。

开平三十七年,三月初六,皇帝突然病情好转,能下床到御花园中走动。

次日下午,赵辅召见唐慎,于垂拱殿中觐见。

唐慎穿着簇新的官袍,低着头,被太监领着进宫。

唐慎进殿时,赵辅竟然没有躺在龙榻上休息,而是坐在龙椅上,翻阅一本书籍。

唐慎行礼后,赵辅道:你们都下去吧。

偌大的垂拱殿中,倏然只剩下了赵辅与唐慎二人。

唐慎目光微动,但他没有轻举妄动。这些天来,到垂拱殿中面圣的官员,大多是单独面圣,没有其他人在场。

皇帝这是在吩咐后事了。

唐慎依旧微微弓腰,赵辅微笑着看他,声音低缓,但与往日不同的,这次的低缓是因气息不稳,略显虚浮。

景则,抬起头罢。

唐慎抬起了头。

你可知朕在看什么书?

唐慎的视线扫向那本书的封面,在看清上面的字后,唐慎心神一颤,他作揖道:臣不知。

赵辅:是钟泰生编撰的《康史训策》。

话音落下,垂拱殿中一片死寂。

良久,赵辅把书放在桌案上,淡然开口:景则,你入朝为官多年,朕想问你

在你心中,朕可是个好皇帝?

唐慎毫不犹豫地回答:是,在臣心中,陛下是一代明君。

赵辅:如何的一代明君?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