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书本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>山河不夜天[穿越]——莫晨欢(122)(1 / 2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唐慎说得无比自信,仿若亲眼看到了王溱的那封奏折,仿若是他上了那封折子。王溱怔怔地望着他,心中汹涌,喜悦与爱意充盈一切。但他抑制住了那番激动,他故作平静地哦了一声,问道:你对我便这么有信心?

唐慎理所当然道:因为你是王子丰啊!

笑声再也无法压制,王溱哈哈一笑,接着俯首吻住了身旁的青年。

我心悦于你,只因你是这世上最值得我所爱的人!

两位相公在早朝上出言反对,大宋银契庄一事也得到了群臣的关注。第二日早朝,大太监刚刚宣完早朝起,官员们便一个个的进言站队。昨日是事发突然,他们也不知该如何是好。一日过去,私下里都有了看法,他们便如同热锅上的蚂蚁,争执得满面赤红,喋喋不休。

反倒是昨日出声的三位一品高官,却一个个捧着玉笏,再没发一言。

吵了一整个早朝,赵辅不悦道:爱卿们都各有看法,如今是比得谁嗓门大,便听谁的么?

百官们瞬间闭嘴,鸦雀无声。

赵辅挥挥手:散朝吧。

又是一日过去。

第三日,朝堂上仍旧为银引司一事争论不休。一连吵了半个月,自幽州来了一封军报,天下兵马大元帅周太师上书,将兵部银契庄的作用大力赞扬了一番。他在奏折中,写了三十六州兵部银契庄的种种好处。

当赵辅命人在早朝上宣读周太师的这封奏折时,群臣们都露出惊讶的神情。

左相徐毖垂目看地,手指紧紧地握住了白玉长笏。

左丞陈凌海则不掩自己的惊愕,扭头看向王溱。

连王诠都悄悄地看了自家侄子好几眼,却见王子丰眼观鼻、鼻观心,神色淡然,仿佛并不知道周太师会突然写一封这样的折子夸赞银引司。

宣读完奏折后,赵辅挥手道:爱卿们可还有异议?

再无一人出言。

赵辅巡视四周,最后他的目光落在王溱身上。他笑道:子丰。

王溱上前一步,行礼道:臣领旨。

第147章

开平三十三年十一月,盛京正下了一场隆冬大雪。

厚重细密的雪花好似鹅毛,纷纷扬扬地自空中落下,将京城装点得银装素裹。这场雪一下便是三天,到最后一天时,道路已然不好行走。官府强制要求每个百姓都必须清扫屋顶积雪,以免发生坍塌事故。

往年这差事就是由工部负责的,工部与盛京官府一同协作,督查清扫积雪的事。

今年唐慎成了工部右侍郎,他唤来主管此事的员外郎,问道:盛京共有多少户人家?

员外郎流畅回答:登记在册的,共有九万六千户。

盛京是大宋的都城,这员外郎嘴上说是登记在册的,可偌大的盛京城,黑户无处可藏。古人喜多子多孙,以一家五口来算,这便是五十万人口。而事实上,盛京有百万多人。

唐慎仔细叮嘱对方,务必检查好今年清扫积雪的差事。待到他下衙回尚书府时,雪已经停了。唐慎回到家中,并未等到王溱。

工部近日忙于承庆宫的修建,唐慎每天忙得是不可开交。可谁人不知,整个朝堂之上,如今最忙的人便是尚书左仆射王溱王大人。

王溱统辖幽州和盛京两地的银引司,如今皇帝下旨,将三十六州的兵部银契庄改为大宋银契庄。自此以后,再也不仅仅供应兵部军将,也为天下百姓效力。

世间万事,皇帝只需下一道旨意,看似随意轻巧,可那圣旨上的几个字想要实现,是何其不易。

五年前度支司发生的血案,便是前车之鉴。如今银引司既不能重蹈覆辙,又要做到尽善尽美。哪怕在百官都相助王溱的前提下,也耗费了他一番心血。

正值寒冬腊月,眼看百官就要休假过年,银引司的差事便大多搁置到了明年。

银引司左副御史余潮生此刻正在刑部当差,他身为刑部尚书,到年底了,大宋各地所有典狱司都需要将今年发生的各起命案送到盛京,送入刑部库房,收库查用。

余潮生每日忙于处理内务,这一日他正于刑部几位主事吩咐差事,只见一个官差用手按着官帽,快步走进屋中。余潮生不再说话,抬头看他。官差半跪行礼,道:尚书左仆射大人到。

堂屋中,众人皆惊。

余潮生怔了一会儿,他赶忙起身,迎出门去,正好看到王溱从刑部外走了进来。

余潮生走近作揖:下官余潮生,见过王相公。

王溱穿着一品官员的官袍,他右手拿着一只白色折扇。虽说这几日没有下雪,可谁也不会莫名其妙拿着一把扇子,颇有种附庸风雅的嫌疑。换做他人,都会让人觉得此人太过做作,但王溱拿着,便如天造地设,毫无不和谐之处。

刑部官员们在心中嘀咕了一句王大人可真是不同寻常,但表面上谁都没表露出来。

王溱将扇子合十,啪嗒一声,他修长的手指将扇骨转了一圈,最终将扇柄对向余潮生。

王溱声音温和:去岁在幽州时,余大人曾说过喜欢本官手中的扇子,如今本官特意为你带来了,你可喜欢?

余潮生彻底愣住,他迅速回忆,这才从记忆角落里想起来这件事。

去岁王溱和余潮生一起去幽州办差,两人都有各自的马车,但总有需要独处的时候。盛京去幽州,一路漫长,余潮生与王溱神交已久。所谓神交已久,往往指的是久闻大名、素昧平生,余潮生未免尴尬,某日两人在驿馆中用饭时,他随口便夸赞了王溱一句:王大人这扇子十分精妙,扇面上的字似乎是大人的手笔。字气铮然,清骨天成,写得真是极好。

竟然真有这件事,余潮生只能伸出手,硬着头皮接下了这把王溱亲笔题字的折扇。他还得感谢道:未曾想大人还记得此事,下官不甚感激。

王溱笑了笑:不如进屋一谈?

余潮生侧开身子:请。

两人进了余潮生的尚书屋中,刑部的其他官员一个个看向对方,最后谁也没敢跟上去。过了片刻,刑部左右侍郎听说王溱来了,立刻前来见礼。

屋中,很快便只剩下刑部三位顶头高官和王溱,还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四品银引司司正林栩。

余潮亲自给王溱沏茶,他心中多有揣测,已然猜到王溱的来意。

可王溱一点都不提其他事,反而说起了书法,说起了手中的茶水。余潮生的心思产生了动摇,他甚至开始怀疑王子丰此行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和他打个交道?

王溱用茶盖轻轻拨了拨茶水,语气平缓:是有十四年了?

余潮生思索片刻:确有十四年了。

王溱感叹道:沧海桑田。

余潮生品茶不语。

王溱:余大人可还记得那日金榜题名后,我等一起策马游街?

余潮生笑道:已经过去十四年之久,下官记忆模糊了。

王溱深深望了他一眼,微微一笑。

余潮生看着他淡定自若的模样,一股几乎无力回天的恨意猛然侵袭上心头。然而它是无力回天的,它是乏而无力的,它仅仅只产生了一瞬,就被他的主人舍弃。

因为嫉恨从来只是最无用的感情。

十四年前,开平十九年,四月,他中了那届的榜眼,与状元、探花一同信马游街。

记忆模糊?

如何能记忆模糊!

那一年,自集英殿而出,他们三人顺着白玉龙脉一路向前,走出了皇宫大门。那本该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,然而从钦点他为榜眼的皇帝,到宫门外等候已久的盛京百姓,无一人的眼中倒映出他的影子。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