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溱回了一礼:林大人。
王大人多日不曾踏足国子监,不知今日来所为何事。尚书大人来得正巧,下官正要回去,若是再晚一步,国子监内恐怕只有几百名学子可以迎接大人了。
王溱笑道:确实有时相求。他侧开身子,道:这位是我的师弟,名为唐慎,字景则,从姑苏府来。他去岁在姑苏府考了个童试小三元,如今要来盛京读书,参加八月的秋闱。国子监可否收他做学生,调了他的学籍。
林祭酒道:自然方便,只是一般贡生进国子监读书,是要有举荐信的。
唐慎忽然想起来傅渭之前说要给他写举荐信,可他离开傅府的时候傅渭竟然忘了,没把把举荐信给他。唐慎正打算说明日就把举荐信拿来,他还没开口,就听王溱道:我来写举荐信吧。
林祭酒道:有王大人亲自举荐,自然无碍。
三人来到一间书斋,林祭酒找了笔墨纸砚。王溱微微捋起右袖,拿起墨锭,在砚台上浇了一点水,研了一会儿墨。接着,他从笔挂上取了一支羊毫细笔,蘸取墨汁,开始写举荐信。
林祭酒道:王大人的字丰神俊朗,骨清奇正。半年前曾有幸得见,如今还是一如既往啊!
王溱:林大人说笑了。
实乃下官的肺腑之言。
这马屁拍的,林祭酒面不改色,王溱也不为所动,仿佛理所当然!
唐慎在旁边观察,想心里学了学,然后他不动声色地走到桌旁,拿起墨锭研起墨来。
王溱写完两行字,再蘸墨时,瞧见唐慎正在为他研墨。他抬起眼睛看着唐慎,唐慎正专心地看他写字。王溱移开视线,沾了墨汁就继续写。不消片刻,他写完了一封举荐信,吹干墨汁交给林祭酒。
林祭酒:如此便好了。学籍的事,下官知晓了,只是今日已经放衙,下官明日就将这位唐公子的学籍调过来。
王溱忽然道:从金陵府把学籍调过来,一来二回,怕是要一个月。
林祭酒愣住,他思索良久,问道:王大人的意思是
王溱默了默,他把玩着白扇,手指在玉骨上轻轻摩挲。江南贡院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之地,看守并不森严,每年都会弄丢一两份生员学籍,只需补办便可。有时以为弄丢,其实又找到了,对贡生也无影响。国子监乃大宋培育国之栋梁之圣地,所精当是学子的学业功课,在学籍上浪费人力物力,实为我朝官员制度的失责啊。
林祭酒恍然大悟:明日唐公子的学籍便到国子监了。
王溱笑道:我与师弟先走了,林大人留步。
林祭酒:王大人慢走!
王溱和唐慎一起离开国子监。
王溱道:来盛京多久了,可有居住之所?
唐慎还没从刚才的对话中回过神,过了半晌,他才道:有了,就住在国子监旁。
王溱挑眉:为了好每日去国子监上课?
是。
王溱:既然如此,送你一程吧。
两人又上了轿子,王溱将唐慎送到巷口。唐慎下了轿,只见王溱用白扇挑开轿帘,对他道:春日迟迟,卉木萋萋。
唐慎自个儿没反应过来,但是他那过目不忘的脑子给他反应过来了,下意识地接上了下半句:仓庚喈喈,采蘩祁祁?
采蘩祁祁,出自《诗经》。
采祁斋,正是取自这句诗。
王溱微笑道:师弟莫要饿着自己。
唐慎:
原来是提醒他不要忘记这包艾窝窝!
唐慎拎着那包雪白的艾窝窝:好。
轿帘放下,王溱悦耳的声音从轿中传出:回尚书府。
不过多时,轿子便消失在巷口。
唐慎抱着那包艾窝窝,一直目送那两盏尚书官灯消失在道路尽头,才松了一口气。没了王溱,唐慎哪里还有食不于桌堂的礼节气度,他一边走回家,一边拆开这包艾窝窝吃了起来。
咦,确实好吃。一下子就多吃了两个。
吃饱了肚子,唐慎回想着今天在国子监遇到的一幕幕,他感慨道:唐景则,这就是官场啊!等到回了家,姚三已经为他烧好了洗澡水,唐慎开始泡澡。
穿到古代,唐慎依旧喜欢泡澡。之前在赵家村的时候没什么条件,家里连吃饭都愁,哪能泡澡。等到了姑苏府,生活条件好起来后,唐慎就重新拾起了上辈子的这个喜好。他双手搭在浴桶的壁沿上,闭目养神。
忽然,唐慎睁开眼,错愕道:他什么时候知道我叫景则的?有过了会儿,不是,他居然也知道我在姑苏府考了童试小三元?是梁先生写信告诉给他和傅先生的,还是他自己早就查过我,才知道这么多?
唐慎:
我这师兄,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!
嘴上这么感慨,唐慎心里决定,以后面对王子丰一定要打起十二倍精神,更加小心。
等到第二日,唐慎去国子监,发现自己已经被国子监收取做了学生,学籍也被调到了国子监。三天前是太后八十寿诞,整个国子监放假半月,学生们都不上课。唐慎从国子监领了这个月的膏火银,拿了自己的学子服,又回到家中。
来到盛京三天,唐慎和姚三忙了三天。如今有了空闲,两人逛起这偌大的盛京城来。
盛京不愧是大宋都城。
姑苏府占据地理优势,倚靠大运河,是江南的交通枢纽,所以才富庶绵延。可盛京不同。姑苏府很少见到的胡人辽人,在盛京十分常见。他们与寻常百姓没有差别,只是穿着打扮不不同,但照样在盛京城中吃饭喝茶。
姚三在来姑苏府前曾经对林账房说过:盛京城虽然好,可咱们姑苏府也不差。可看了真正的盛京城后,姚三泄气地对唐慎道:小东家,本以为咱们的生意在姑苏府做得已经够大了,来了盛京,也当然能行。可如今看来,这盛京真是太大了,咱们的生意恐怕做不成吧。
唐慎:你说得并非不对。
姚三:难道还有转机?
肥皂、香皂和精油,这类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在盛京当然好卖,可盛京没有一个唐家,也没有梁诵能照应唐慎。盛京城一个牌匾砸下来,能砸着五个京官!唐慎的生意是好做,东西也能大卖,可他只要卖了就会有人眼红,未必能保住生意。
求助傅渭和王溱确实是个好方法,但唐慎和这两人只是师生、师兄弟的关系。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,唐慎和他们非亲非故,肥皂生意背后的油水十分骇人,除非是以合作为条件,双方才能谈拢。
至于物流生意,那就更不可能了。
姑苏府城有十多万人口,盛京城呢?有百万之巨!
想要做物流生意,要耗费的钱财不是现在的唐慎有的。
然而
姚大哥,拨霞供的生意,未尝做不得!
姚三惊道:可是小东家,咱们细霞楼之所以在姑苏府能做成,是因为有唐氏物流的伙计,每日能源源不断地为细霞楼补充新鲜的货源。盛京可没物流伙计。
但是盛京北邻辽国。